產品中心
四川省零碳方案落地:看一個智慧能源系統如何扛起“多能互補“大旗
引言
隨著"雙碳"目標的深入推進,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與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的《四川省零碳工業園區試點建設工作方案》為工業園區綠色轉型指明了方向。方案明確提出要"大力發展綠色智能微電網,建立'源網荷儲充放'能源供應系統",然而,傳統園區的能源管理方式往往存在數據孤島、調度粗放、綠電消納不足等問題,難以滿足零碳目標的要求。
一、 零碳園區的核心挑戰:為什么需要智慧能源管理?
(1)能源結構復雜化:風光儲充如何協同?
零碳園區通常包含光伏、風電、儲能、充電樁、微電網等多種能源形式,傳統人工調度方式難以實現優質運行。
(2)碳排放核算難:如何精準追蹤碳足跡?
《方案》要求園區建立碳排放監測體系,但傳統方式依賴人工統計,數據滯后且誤差大。
(3)電力市場互動:如何參與需求響應和綠電交易?
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,園區需要靈活調整用電策略,以降低用能成本并獲取額外收益。
二、安科瑞EMS3.0在零碳園區源網荷儲充中的創新應用
AcrelEMS3.0智慧能源管理平臺采用B/S架構,滿足分布式電源、儲能裝置以及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等接入和協調控制需求。平臺采用“1+N"設計,可以接入數量眾多的新能源場站數據,將分布式電源、儲能系統、可控負荷、電動汽車充電樁聚合在一起,結合發電預測、負荷預測、電價波動、電網調度指令等情況,靈活調整微電網控制策略并下發給儲能、可調負荷等系統,采用“云-邊-端"協同策略控制,保障配電網穩定、高效運行。
2.1功能特點:賦能零碳的核心能力
EMS3.0的核心價值在于其強大的軟件功能,這些功能直指零碳園區的痛點:
(1)全景監測與可視化管理:
能流大屏/組網拓撲圖: 直觀展示園區內能源(市電、光伏、風電、儲能、充電樁、負荷)的實時流動情況、功率趨勢、設備狀態、關鍵指標(如發電量、用電量、SOC、碳排放)。構建虛擬能源網絡,讓管理者一目了然 。
能源綜合報表: 按尖、峰、平、谷時段,分類分項(電網、光伏、風電、儲能、充電樁、負荷)精確統計用能數據、發電數據及收益情況 。
(2)多能協同與智能調度:
新能源最da化消納: 結合光伏/風電功率預測(精度>85%)和負荷預測,動態調整策略。通過防逆流控制技術(剛性切斷或柔性調節逆變器輸出功率),確保綠電優先本地消納,避免向電網反送電導致罰款(滿足“自發自用、余電不上網"政策),典型案例綠電消納率可達95% 。
儲能經濟優化運行:
削峰填谷: 在電價低谷時段充電,高峰時段放電,利用峰谷差價套利。
需量控制: 平滑負荷曲線,降低月度最大需量,顯著減少基礎電費 。
柔性擴容: 在用電負荷激增接近變壓器容量極限shi,儲能快速放電補充,避免增容投資或罰款 。
充電樁有序控制: 根據實時電價、電網總負荷、充電需求緊迫度(支持“先入先充"、“競價"、“邀約"等模式),動態調節充電樁的輸出功率或啟停,實現負荷的“削峰填谷",降低對配電網的沖擊和運營成本 。
(3)精準碳排管理與追蹤:
全鏈路碳計量: 內置2000+碳排放因子數據庫,覆蓋范圍一(直接排放)、范圍二(外購電力產生的間接排放)和范圍三(可選,如供應鏈排放)。可精確追蹤到具體產線、設備甚至工序的碳排放 。
碳排熱力圖/報表: 自動生成碳排放熱力圖、趨勢圖及標準化報告,相比傳統人工核算,時效性提升80%,滿足國內外碳核查(如歐盟碳關稅CBAM)和碳交易市場需求 。
(4)虛擬電廠(VPP)與市場互動:
資源聚合: 將園區內分散的可調節負荷(如柔性生產線)、分布式電源(光伏、風電)、儲能系統聚合為一個整體 。
參與電力市場: 接受電網調度指令,參與需求響應(DR)、調峰調頻輔助服務或電力現貨市場交易,為園區創造額外收益 。
(5) 安全可靠運行保障:
并網安全監控: 實時監測電能質量(電壓、諧波、頻率)、實施防孤島保護,確保新能源安全并網 。
智能預警與運維: 基于AI的設備狀態分析,預測潛在故障(準確率>90%),實現預測性維護,減少突發停機(案例:變壓器故障率下降60%)。支持智能巡檢(可集成機器人),降低人工成本(案例:運維人力減少45%) 。
多重安全防護: 從設備層到平臺層,采用數據加密(SSL)、身份認證、訪問控制等機制保障信息安全 。
三、相關硬件配置
四、總結
安科瑞EMS3.0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以其先進的源網荷儲充一體化管理能力,已成為園區實現零碳目標的重要技術支撐。未來,隨著技術的持續迭代和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,該系統將為更多工業園區提供低碳轉型的智能化解決方案,助力"雙碳"目標如期實現。